牙痛的原因及自我诊断

牙痛原因及自我诊断
什么原因引起牙痛?
1.微生物感染
细菌是牙髓病最重要的致病因素,如链球菌、放线菌、乳杆菌等。
细菌感染的途径有:
(1)经牙体缺损处感染,如深龋、牙外伤、重度磨损等严重牙体缺损,细菌及毒素通过牙本质小管或穿髓点侵入牙髓。
(2)经牙周感染,细菌及毒素经过牙周袋,通过根尖孔,侧副根管而侵入牙髓。
(3)血源感染,细菌及毒素经过血液而侵入牙髓是十分罕见的,但并非不可能。
2.化学刺激
(1)药物刺激
制洞后消毒用药,如酚类可致牙髓受到刺激。
(2)充填料刺激
深洞直接用磷酸锌水门汀垫底,复合树脂直接充填等都可能刺激牙缝。
3.物理刺激
(1)温度刺激
制洞时如使用气涡轮机必须喷水降温,否则导致牙髓充血、出血引起炎症。
(2)电流刺激
口腔内如有两种不同金属的修复物接触,通过唾液可产生电位差,对牙髓有一定刺激。
(3)气压变化的影响
在高空飞机或深水潜泳时,气压变化可导致牙髓病变急性发作。
(4)创伤
如糖尿病等可引起牙髓退变,肿瘤亦可波及到牙髓,血源性感染引起的牙髓病极少见。
牙痛有什么症状?
1.急性牙髓炎:多为外伤引起,主要表现为剧烈地自发性痛,特点如下:
①疼痛常突然发作,早期呈间歇性,一般约持续数分钟,随后数小时间歇期,病员尚可指患牙。随病情发展,发作期延长,间歇期缩短,逐渐转变为持续性剧痛,并沿同侧三支神经分布区放散(如上牙向颈部、耳前、颧颊部;下牙向耳下、耳后、下颌部放散),往往不能明确指出患牙部位。
②疼痛往往夜间较剧,卧倒时尤甚。
③早期冷、热刺激均可激发或加剧疼痛,以冷刺激痛较明显;后期或化脓时,热刺激疼痛,冷刺激仅可使疼痛暂时缓解。后期患者常含冷水,或吸冷空气以减轻疼痛,此种症状对诊断有一定帮助。
④检查时常可见患牙穿髓,探痛明显。
2.慢性牙髓炎:由于龋病等大多是慢性病变,对牙髓有长期持续的刺激,可使牙髓发生慢性炎症的过程。在慢性牙髓炎发展过程中,如多形核白细胞增多,则释放的溶酶体酶也增多,而使炎症加剧,临床上即可出现急性发作的症状。
3.急性根尖周炎。由急性牙髓炎的发展或创伤等因素引起。病牙呈持续性疼痛,有浮起感,不敢咀嚼,患者能正确指出病牙,如叩击病牙则引起疼痛,此时由于病牙神经已坏死,因而无激发性疼痛。治疗方法:无痛微创彻底清除坏死组织,消毒至无菌状态,严密充填。一般需要3次即可。
4.急性牙周炎。牙痛的性质与急性根尖周围炎类似。病牙不仅出现咀嚼痛和浮出感,而且已形成牙周袋以及牙松动。牙龈组织可出现反复肿痛及出血。治疗方法:无痛微创下取出龈下结石及坏死物,彻底清洗,上药。一般1-2次即可。
5.牙周脓肿。牙周组织炎症进一步发展可引起化脓性炎症。脓肿形成时疼痛剧烈,脓肿形成后局部出现波动感。在牙周脓肿形成后,疼痛可明显减轻或缓解。治疗方法:无痛局麻下微创引流脓液,彻底冲洗后上药。1-2次即可。
6.牙体过敏症。常因牙龈萎缩、牙颈部牙本质暴露及牙体缺损所致。此时,冷、热、甜、酸等刺激均可出现疼痛,但刺激停止后疼痛即可消失。治疗方法:采用意大利无痛微创技术,使过敏表面产生抗体,一般即刻症状消失。
7.食物嵌塞痛。牙与牙的间隙内可被食物嵌塞而引起牙痛,称为食物嵌塞痛。治疗原则:对症治疗。
8.干槽症。多在拔牙后2~4天发生,可引起自发性持续性剧烈疼痛。检查时可发现拔牙伤口内血块形成不良,有臭味。治疗原则:抗炎对症治疗。
牙体慢性损伤、牙周病、牙本质化学刺激都可使牙髓呈慢性炎症的过程。
慢性牙髓炎临床上分为三类:慢性闭锁性牙髓炎,慢性开放性牙髓炎及慢性增生性牙髓炎。慢性开放性牙髓炎又叫作慢性溃疡牙髓炎。慢性增生性牙髓炎又称牙髓息肉。
牙痛需要做哪些检查?
急性牙髓炎检查时常可见患牙穿髓,探痛明显。慢性牙髓炎x线照片显示尖周已有膜腔增宽、硬板破损。
如何治疗?
初期慢性牙髓炎可采用间接盖髓术。
其它情况的慢性牙髓炎后牙采用干髓术,前牙则采用去髓术。
年轻人特别是牙根尚未发育完成的恒牙可采用切髓术。
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时先应急处理,方法是局麻下开髓引流、药物止痛等。待剧痛缓解后,后牙采用干髓术,前牙采用去髓术,逆行性牙髓炎采用去髓术合并牙周治疗。
牙痛注意事项
(1)注意口腔卫生,养成早晚刷牙,饭后漱口的良好习惯。
(2)发现蛀牙,及时治疗。
(3)睡前不宜吃糖、饼干等淀粉之类的食物。
(4)宜多吃清胃火及清肝火的食物,如南瓜、西瓜、荸荠、芹菜、萝卡等。
(5)忌酒及热性动火食品。
(6)脾气急躁,容易动怒会诱发牙痛,故宜心胸豁达,情绪宁静。
(7)保持大便通畅,勿使粪毒上攻。
(8)勿吃过硬食物,少吃过酸、过冷、过热食物。

在线客服系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