套筒冠义齿的临床操作和应用

套筒冠作为可摘局部义齿的一种固位装置,最早由peeso提出(1924),后经发展改进,现较为理想的是korber(1958)提出的圆锥形套筒冠系列[1]。该固位体由内冠和外冠组成,内冠粘固于基牙上,外冠与可摘局部义齿连接,通过内外冠之间的嵌合作用,达到良好的固位效果[ 2 ]。较之传统的固位体卡环,它有不可比拟的优点。套筒冠固位体的特点是一种坚硬式支持型,固位体与基牙紧密结合,行使功能时义齿与基牙成为一整体,牙合 力通过外冠传递至基牙,使基牙能更好地承受来自各个方面的牙合 力,将牙合 力合理地分配至基牙、牙槽骨和粘膜,同时也起到牙周夹板的作用[3]。临床上应用范围广泛,尤其适用于仅余留少数牙齿、牙周病伴牙列缺损,牙列缺损伴牙合 面磨损需牙合 重建等病例,修复效果良好。
方法和步骤
1、临床资料
自1999年6月以来,为459名患者制作了495例套筒冠义齿,其中男性287人,女性172人,最大76岁,最小的31岁,平均57岁。固位体总数2433个,其中前牙729个,后牙1704个。修复后都达到了良好效果,义齿固位好,稳定,咀嚼功能恢复,美观,患者满意。三年来随访复查,固位力与初戴时相近,咀嚼效果良好,余留牙健康。
制作套筒冠义齿所用的材料有cd钢、纯钛及贵金属合金。
2、基牙选择
牙体缺损、残根残冠经根管治疗后,伸长牙或移位牙、牙周病患者牙周组织破坏吸收 不超过3/5[4]经牙周治疗菌斑得到控制后,均可作为基牙。多基牙者一般选择三个基牙作固位,基牙以尽量分散为宜。
3、临床操作
3.1牙体制备
牙合 面制备近似于平面,制备的间隙为2.0-2.5mm,切端需要除2.5mm的牙体组织。轴面根据固位要求有所不同,对起固位作用的基牙轴面向牙合 方内聚2-6°,缓冲型套筒冠,轴面在颈1/2区应与就位方向平行,近牙合 1/2区为圆锥型,基牙颈缘预备成0.5mm宽的斜面肩台。各基牙间应有共同就位道。牙体制备完成后常规记取牙合 位记录。
3.2临时义齿修复
牙体制备前用藻酸盐印模材取印,但不灌注模型,用湿棉球覆盖防止印模变形。牙体制备完成后,调拌shofu swift-temp临时冠桥材料,迅速置于制备前所取印模的阴模内,然后在口中复位。3-5分钟后,临时冠材料凝固,取下,修整。有桥体的地方可事先在印模内用雕刻刀挖去。再将义齿戴入口内调牙合 至合适,完成临时义齿初戴。活髓牙可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暂时粘固,起安抚作用,临时义齿的初戴也起到检验共同就位道作用。
3.3取印
牙体预备完成后,常规排龈,用藻酸盐印模材或硅橡胶印模材取印。送往技工室灌制工作模型及对牙合 。
3.4试冠采取集合印模(终印模)
3.4.1单纯试内冠
内冠铸造完成后,在口内试戴,先取下临时义齿,并注意牙齿预备体上不能留下暂时粘固剂的残留物。将内冠在口内就位,检查其密合性及固位力大小,不适合者,需调整,调整不适合者需重新制作。应注意的是内冠固位力不可过大,否则会影响集合印模的采取。最后记取牙合 位记录。
3.4.2试内外冠
内冠铸造完成后,在口内试戴,检查各内冠的密合性。但此时不采取集合印模,而是在技工室研磨内冠、制作外冠、上瓷。然后再在口内试戴。检查内外冠之间的密合性,有无翘动,以及固位力大小,还要调整咬合,记取牙合 位记录。
3.4.3采取集合印模
如果使用单纯试内冠方法,则必须用硅橡胶取印模,可将二次印模材涂布至精细区域,如内冠周边及连接体所处的区域,同时用初次硅橡胶取印。必须确保所有内冠完全被印模材无移位地带出来。
如果采用试内外冠方法,则藻酸盐印模材和硅橡胶印模材都可使用,取下印模后,外冠必须被带出来,绝不可松动或移位,然后将内冠在外冠内就位。
3.5义齿初戴
套筒冠义齿的初戴与普通可摘局部义齿的要求基本相同。由于套筒冠义齿制作时间长,程序复杂,义齿在初戴时难免出现偏差。但对于锥形套筒冠义齿,经过短期试戴,这种偏差会得以矫正,因此在初戴时,咬合及基托的边缘仅作初步调整,试戴几日后再作最终调整。一般试戴时间为一周。在试戴期间,须嘱咐病人在清洁义齿时不可将内冠丢失,这一点非常重要。
3.6粘固
试戴后病人无不适,作最后调整。然后粘固内冠,且记粘固时应使用内外冠同时于口内就位。否则会由于内冠轻微的位置改变而使义齿就位困难。
结 果
套筒冠作为固定-活动联合修复体的固位体,具有良好的支持、固位和稳定功能,它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残根残冠,保护余留牙的健康,减少牙槽嵴的吸收,提高义齿的咀嚼效率。
讨 论
1、圆锥形套筒冠义齿的修复符合生理学及生物学基础。传统义齿的牙合 支托无论置于基牙牙合 面的近中或远中,都会产生偏心力矩作用[5]。末端游离近缺隙区的基牙因牙合 支托形成支点,也会造成义齿沿支点线转动,危害基牙牙周组织。套筒冠固位体的基牙受力较合理,牙合 力通过基牙的牙体长轴传递[6],由外冠至基牙,避免了偏心力矩作用造成牙齿支持组织的受力不均匀,使牙周组织得到生理性刺激,有助于基牙支持组织的健康。
2、套筒冠义齿同时又具有牙周夹板的作用。牙周病患者常伴有牙列缺损,牙周组织破坏吸收,冠根比例改变,牙周膜面积减小,承受牙合 力能力下降。因此修复时既要考虑到义齿的固位,稳定和支持,也要考虑保护余留牙。套筒义齿修复治疗中,通过修复体将所有基牙连接成一整体,形成一个新的"多根巨牙"[7]。咀嚼时,通过多根牙牙周膜纤维共同承受牙合 力。另外,通过牙体预备,改善临床冠根比,降低临床牙冠长度,减小杠杆作用,避免牙周组织损伤[8]。
3、套筒冠固位体的固位效果远比其它固位体要好,一般固位体在长期使用后,固位力有所下降,而套筒冠固位体的使用时间对其固位力影响不大。有实验证明卡环摘戴1000次,其固位力下降50%以上,而套筒冠摘戴1000次,其固位力仅下降13%,临床效果观察与实验相符合。
4、套筒冠的固位体分为缓冲型和非缓冲型。非缓冲型适用于牙周支持组织好的基牙,起支持与固位作用。缓冲型套筒冠内外冠之间有0.5mm的间隙[9],当义齿受力下沉时,内外冠接触,基牙开始受力时已有部分牙合 力被基托下支持组织粘膜分散承担,使基牙承受的牙合 力减小,起到缓冲作用,从而保护基牙。游离缺失病例修复时也可选用缓冲型套筒冠。
5.对于试冠的方法,不论采用单纯试内冠法或内外冠同时试的方法,只要操作仔细认真均可以达到良好满意的修复效果。
参考文献
1.张富强,杨宠莹.套筒冠固位体可摘局部义齿的临床应用.上海口腔医学,1992;1(1):11
2.卢军霞,王雅北.套筒冠--一种有效的固位体.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,1995;22 (4):219
3.张富强,杨宠莹,等.圆锥型套筒冠义齿用于基牙伴牙周病修复的应力分析.上海口腔医学,1998;7(1):4
4.徐君伍(主编).口腔修复学.第四版.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:299
5. 周书敏,何明元,张延宏.用三维有限单元法对健康牙周膜在11种载荷下应力分布的研究.中华口腔医学杂志,1989;24:334
6.shogo minagi,nobukuni natsuaki. j prosthet dent, 1999; 81: 684
7. 徐君伍(主编). 口腔修复学.第四版.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.2001:294
8.张富强,杨宠莹.套筒冠可摘局部义齿对支持组织的应力分布研究.中华口腔医学杂志,1994;29(1):13
9.preiskel hw, precision attachments in prosthodontics: overdentures and telescopic protheses. london: quintessence publishing,1995 18-20
橡皮障的临床应用体会

在线客服系统